JYT.HUNAN.GOV.CN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改革 > 正文
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成果推介之四 吉首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www.hnedu.gov.cn 发布时间:2017-02-21 15:06 浏览数:141

吉首大学作为一所民族地区地方综合性大学,立足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和学校实际,按照“整体设计、分类推进、以点带面、内外联动”的思路,积极推进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经四年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初步构建了适应和引领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多元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一、以 “立人教育”统筹引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立人教育”是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实际,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主动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强化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探索提高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改革。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学校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自身特色的“立人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以“立德、立志、立业,树人、达人、惠人”为目的,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成为心智一体、知行合一,能为地方发展、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自觉奉献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体现了学校“贴近普通民众、造福大众百姓、服务地方发展”的“平民大学”办学理念。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学校明确了面向地方、面向基层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务实作风和国际视野”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了本科人才培养普适性与个性化的统一。

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学校构建了“课程引导、环境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将其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构建了以专业课程为主体、以通识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三层次、四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毕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的“四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育人实践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在人才培养机制上,学校完善了“课程启迪人文精神、环境营造文化氛围、活动提升人文素养”的文化育人新机制;建立了“政策支持、平台支撑、竞赛拉动、项目驱动、校地(企)联动”的实践育人新机制;形成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实践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育人新机制,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多样化成才。

“立人教育”从人才培养理念系统、目标定位、实践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运行机制的全方位、全过程顶层设计、整体优化,确立了全面育人观,创新了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本土化”的人才观,创新了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和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示范。

二、积极探索适应和引领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学校紧紧围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支持的领域人才需求,分类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和新机制,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发挥实践育人、创新育人的作用,分类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抓手,大力推动工科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等10余个工科专业与中软国际、湖南建工集团、南方测绘等知名品牌企业合作共建,获得了6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以强化师范生师范技能为抓手,推动师范类专业开展校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4所省级重点示范中学成为学校师范生培养基地。

——以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为抓手,深入推进医教协同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增附属医院5所,教学医院12所。

——以应用性文科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抓手,强化与实务部门合作的应用性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法学类、新闻传播类专业与司法部门和新闻传播部门实现了人员交流、资源共享,拓展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渠道。

二是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主动对接群众脱贫致富需要”,抢抓“互联网+”、“大数据+”、“旅游+”发展机遇,重点加强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特色专业群建设。2012年吉首大学开始实施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特色专业群建设,重点建设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升级转型紧密结合的城乡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专业群、旅游与民族文化产业特色专业群、资源利用与特色产品加工特色专业群、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特色专业群、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专业群,确定了24个专业为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成效良好,5个建设专业被评为优秀, 9个建设专业被评为良好。

三是学校按照“巩固基础、发展应用、培育特色”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进适应和引领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综合改革。学校承担了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软件工程”、“临床医学”和“新闻学”, 并将“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 “通信工程”、“土木工程”等10个专业作为学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重点建设,积极探索专业综合改革的新模式、新方法。

四是学校按照“控制数量、优化结构、加强内涵、强化支撑、打造特色、提升质量”的总体要求,积极发展适应和引领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应用性本科新专业。吉首大学始终把培养适应和引领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作为专业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则,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积极发展适应和引领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医学、工科、应用性文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应用性本科专业;如2013 年新增设金融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商务英语等3 个本科专业;2014年新增设置翻译、网络与新媒体、医学检验技术3 个本科专业;2015年新增设医学检验技术、酒店管理、无机非金属材料等3 个本科专业。

五是学校不断建立完善适应和引领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013年以来暂停不适应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12个本科专业的招生,不断增强专业建设与改革与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切性。

三、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

学校根据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校企多主体协同培养适应和引领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积极构建与武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度互动、高度融合的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一是加强校地合作,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学校与武陵山区内外的各级政府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培养人才关系,2016年学校与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合作的协议,共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地方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深度对接;与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共建了张家界大学生众创空间,通过政府引导、学校主导、学生主体、联合共享方式打造大学生公益性创新创业梦工场。

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学校立足各学院、各专业实际,积极分类推进相关学院、专业与企业合作办学。如学校与红网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红网建立新闻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土木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是推进联合培养人才。学校与中关村软件园共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与中国联通开展了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培养项目”,与全球顶尖软件外包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办学进行订单式培养。

四是软件工程专业校企业深度融合“三育人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专业办学标准。学校在软件工程专业推行校企融合、产学联动的系统性、综合性改革试点,成效显著。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践行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创新育人的三育人改革理念,通过把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过程和质量评价五个要素,分别与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岗位能力、技术团队、生产过程和职业标准五个关键因素对接,实现了五有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社会认可的专业品牌。其改革成果得到了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等主管部门充分肯定,被确立为湖南省软件工程专业办学标准,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和推介。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受到广泛好评

一是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大幅提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绩显著,近3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300余项,其中特等奖、一等奖50余项;获得省级奖项1000余项,其中特等奖、一等奖30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得国家一等奖,成绩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涌现了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创业项目荣获全国总决赛实践组银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中,我校创业团队荣获特等奖,在大学生创业英雄评选活动中,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段子明融资1亿元,入选全国10强,是全国唯一本科生入选前10强的学生,阿布力克木、宋霆入选全国100强。2013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

二是以引导学生立足基层、服务基层为抓手,不断增强学生主动服务大湘西、大武陵的发展意识。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扎根大湘西、服务大武陵,据统计,学校毕业生中近75%在武陵山片区就业,40%多的毕业生利用武陵山片区的资源优势进行创新创业,为武陵山片区的社会发展与扶贫攻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近3年来,我校大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特别是在基层项目中就业的人数位居全省高校榜首,连续3年被国家评为全国西部计划优秀单位。

2016年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分别获得第十一届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12月13日的《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刊发了吉首大学“立人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育部软件办专文通报了学校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经验;《湖南教育快讯》把我校师范教育综合改革和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作了专题推介;《“立人”素质教育的实践推广》被列为2015年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项目。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系列理论成果,许多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国研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教育研究网等全文转载。

吉首大学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坚持社会责任的理念,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摸着石头过河、敢为人先的勇气,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勇气,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地方性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路子,不断增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切性,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地方综合大学。

                                               (吉首大学供稿)

分享到:
友情链接:
国家教育部 北京市教委